鮮之羽1Y12M-貓狗都嫌的兩歲?

2014022600:00
這篇紀錄真的很重要,也真的拖好久了...總覺得...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阿~(茶)
小羽進入所謂『貓狗都嫌』的兩歲~真的有深刻的體會。

什麼都『不要』,其實就是隨時『只想要玩』
叫吃飯不上座、叫洗澡不要洗、大便了尿布不要換、穿衣服跑給你追、睡前不穿襪子不穿睡袋不要禱告...
為了拖延睡覺時間,可以整房間到處爬跑,順便把地墊一片片拆起來丟,盧一個小時,
然後可憐巴巴又小小聲的說『捨不得睡覺....』

用餐時間,每吃一口就要從高腳餐椅站起來轉圈圈,
要不就故意滑下餐椅讓自己夾在餐桌和餐椅中間玩『卡住』遊戲,還企圖用『卡住』姿勢吃飯掉滿地,
心情對了,邊吃還會邊發出阿拉拉拉拉拉拉嗚嗚嗚嗚不知所云的企圖搞笑的不專心聲音,
一順手,就把紗布巾丟下餐桌,或是把媽媽的筷子扔進裝生水用來洗手的小水盆,
一沒盯著,馬上矯健下餐椅亂跑一圈,再加上用油膩手到處摸一輪,
威脅著說不給吃之後,就一把鼻涕的過來請求回座,然後不到幾秒鐘立刻故態復萌。

什麼都『小羽幫忙!』,其實就是要自己來,(後來果然進化成『小羽自己來!』)
穿外套要自己拉拉鍊(包括穿好後堅持要把拉鍊拉下又自己拉不上來在那邊亂扯)
自己拿椅子到廁所站高高洗手,還會用毛巾自己擦乾,
(當然,拿椅子站高高可以做的事情不只是洗手,還可以站高高拿違禁品或打翻東西...)
乳液、護唇膏、藥膏都吵著要要自己塗,牙刷一把緊緊抓住就是不放,
挑外出要穿哪件外套鞋子帽子,還要特地把媽媽的鞋子遞過來,
心情好還會讓媽媽『幫忙』,盧的時候幫他脫個一腳鞋子也要放聲大哭。

常常是,什麼話和指令都聽的懂,都可以照做的很精準,
然後一轉眼,什麼話和指令又當作耳邊風,什麼表現都可以完全的唱反調。
(由上列敘述,更加深的他什麼都聽的懂這件事...)

會用的字彙依然有限,但已經很驚人,所有的對話都能應對,可以說出很長很完整的句子,
想法、感覺和事件描述幾乎都可以表達的讓我們聽懂,常常用了很到位的字眼嚇我們好幾跳,
雖然講的一副頭頭是道,確實常常有好幾件事情是『完全混在一起』再用『自己的邏輯和想像力輸出』的;

『小布住馬光,嚕嚕住嘉義...』(小布是故事人物,嚕嚕是娘家養的狗)
『我好捨不得阿姨,好捨不得姊姊』
『嘉義好好玩,有溜滑梯、球池,和弟弟...』
『好喜歡IKEA...』
『好喜歡阿姨家,有小羽、媽咪、阿姨、姊姊、溜滑梯、兔兔、熊熊、和蛋糕...』


但是,句子的結構,甚至情緒的表達,幾乎都很完整了
『小羽不喜歡...不舒服!』
『媽咪,小羽自己起床,開門到房間來找媽咪!』
『小羽喝一口水,阿!冰冰的水,沒有很冰,有一點點冰冰水...』
『小羽剛剛去買早餐,看見一隻狗狗,主人有準備早餐給狗狗吃!』
『媽咪,小羽好喜歡外公外婆、阿公阿嬤、大姑姑、佳霓阿姨姨丈...還有大野狼!』


紀錄至此,先來引用一段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對兩歲孩子的描述:

「不」字當頭,打滾耍賴、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
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對待這麽小的小寶寶,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
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採取恰當措施,
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
不要輕易讓孩子討價還價,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讓步。

把孩子的很多「壞行為」,理解成孩子探索、學習的求知行為。
比如,你教孩子搭積木,他卻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學。
這時,你應該把他的行為理解為,他現在對積木倒塌時的現象更感興趣,他在琢磨推與倒之間的關係。

從大約1歲半到2歲半前後,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
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因此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所以,每天和『兩歲番』大戰的的孕婦魚,
真實體會到前輩們說的寶寶可以瞬間變成小天使又變成小惡魔,

過生日前一週,突然開始會用『第一人稱的所有代名詞』
『我要我要!!』
『我不要我不要!』
『我吃飽了!』
『我要吃那個!!!』
『我還沒吃飽!!!!』
『我不要睡午覺!』
『我不要洗澡!!』
『我現在不要穿衣服!!!!』

原本已經被傳說中正在發展自我中心的兩歲期搞得七葷八素的媽媽,這下更是ㄔㄨㄚ咧等了....

--
因應弟弟即將出生,預計把小羽房間的大床換到弟弟房間讓媽媽方便餵奶,
所以這個月再度進行換床大業。(一條魚開心的轉圈圈~佈置女兒的房間多夢幻阿!)
於是,經過了長時間的龜毛和無數個眼睛黏在電腦上的夜晚,
最後還是決定---到IKEA搬回家。(其實只買了床和16格櫃啦)

小羽適應的很好,除了剛開始幾天沒辦法太力或的爬上床,
然後某天晚上發現在竟然站在床邊睡(估計是睡夢中不小心滑下來),基本上他很愛他的新床。
另外那個16格櫃,
在媽媽還沒有心思整理的狀況之下,理所當然的變成任意置放各種雜物和玩具的好玩空間...

--
最後,紀錄再度調整的作息。

小羽自從1Y4M正式改一段小睡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非常穩定,早上7、8點起床,晚上8、9點睡,
下午午睡2.5-3.5小時,我以為『調作息』這件事情暫時告一段落。
沒想到,這一個月開始出新招,突然就有午睡完全不睡只睡一小時多就起床的狀況..
原本以為是因為到處趴趴走導致作息不穩,一條魚忍耐了一週盡量不安排超過午餐時間的外出活動,
也順便加強了午休時的保暖度,沒想到...小羽的午休時間,硬是從原本平均3小時,銳減成1.5-2小時...

一條魚哀怨至極,好姊妹貼心分享『要過生日前作息都或大亂』、『兩歲過後午睡時間會瞬間銳減』
同時,根據丹瑪醫師的說法,兩歲後甚至應該不用午睡,直接晚上長睡12小時即可。
可是...一條魚有困難阿~
首先,中午不午休,一條魚得安排小羽一整天的活動,沒時間休息喘氣,
到了晚上小羽稍微番番,一條魚就等著爆炸,
再者,如果晚上得長睡12小時,依照小羽8點起床的狀況,8點就得去睡,那根羊羊根本沒時間相處,
而且一條魚一整天必須獨自打理小羽的一切(腰酸背痛死的孕婦....)

總之,一條魚衡量小羽不能不午休,
爬了一堆文後決定採取折衷方式,就是『控制午休1.5-2小時,晚上的長睡10-10.5小時』

於是,午休時間就發生了許多精彩的狀況...
不是小羽在房間和娃娃們玩遊戲餵食自言自語的講了一小時的話,
中間三不五時夾雜幾聲叫媽媽,之後再睡著(這算是最好的狀況了)
要不就是無聊亂翻碰巧拿到違禁品玩了整房間,時間到媽媽去叫起床後看到幾乎腦充血的情況...
(已經發生的慘案有:日本進口防蚊貼片拿來當貼紙貼到全毀、整罐凡士林用盡抹身體抹衣服抹地墊...)
不過,混亂一陣子之後,一條魚發現小羽實在很能自己獨玩,
於是和他說好『不想睡的話可以先在房間自己玩一下,之後記得爬上床蓋被被休息。』
小羽也很開心這個新規則,反而開始期待午休進房間,說了午安之後把媽媽趕出門開始大玩特完,
大約半~一小時內會自己爬上床蓋好被被睡覺,大概可以睡1-1.5小時,
總之,『午休時間』總共加起來勉強有2小時...後來甚至還睡更久一點,媽媽還可以接受啦!
--

大家好,我是小羽,快兩歲的我,大概82公分,12公斤左右。

我超愛我的娃娃朋友們,找不到它們的的時候,我會大喊『娃娃妳在哪裡?』彷彿它會回應一般
出門會跟它們說再見,告訴它們我要去哪裡,還交代它們好好睡覺看家
回家時會跟它們打招呼,有什麼開心的事情還會跟他們分享,
比方說我穿了新衣服,會跟我心愛的狗狗說:『狗狗妳看!...小羽穿這個衣服好漂亮!』
這個月我因為有感冒生病和受傷的經驗,所以我的家家酒遊戲多了很多生病看醫生+擦藥的劇情,
也因著受傷上急診室,開始體會並使用『好勇敢』的形容詞!

我超級會模仿媽咪,
每天早上起床,我會幫娃娃們準備一份早餐,會注意均衡飲食,還會幫他們泡『穀粉』...
每個娃娃都有自己的碗和杯子,只有我自己知道誰是誰的,
所以媽媽天到晚都聽到我在喊『兔兔的布丁不見!』、『娃娃的杯子呢?』、『狗狗的碗?』
同時,我跟爸爸媽媽一樣超喜歡照相,我還會拿自己的玩具相機設定『自拍』,
把相機擺在桌上,按一下按鈕後,跑到前面喊著『YA~!喀擦!』,讓爸爸媽媽嘖嘖驚奇。

我開始更多想要『捍衛』我的玩具,如果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玩我的玩具,我會哭哭或是搶回來表示抗議,
媽媽會鼓勵我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但還是會徵求我的意見,並且努力尊重我的決定,
我常常說了『不行,不行』之後,又自己主動拿給他們玩,或是也常熱情的招待他們去參觀我的房間,
媽媽也會建議我,可以拿其他玩具去交換我想玩的,但是不可以直接搶別人手上的東西,
所以其實我慢慢在學習,也慢慢在長大,開始更懂得交朋友,也更懂得當個小主人囉!


--
後記:收錄一段信誼親子報針對這時期寶寶的描述和建議,我覺得寫得很中肯實用!

「反抗」
原本是兒童發展過程中常見的行為。一般人的印象裡只覺得青少年階段是表現反抗的典型時期,
卻忽略了反抗期也有不同階段,而第一個階段正是一歲三個月到兩歲半之間。

嬰兒時期,孩子由父母擁抱著,彷彿是一體的,當他會走路、會用簡單言語表達時,自我意識逐漸產生,
意識到「我是父母之外的獨立個體」,他需要用更多的行動來區隔自己,嘗試做一些不是父母要他做的事,
此時,「不要」就成為孩子最直接有力的抗爭手段了。

邁向獨立的過程
對孩子而言,反抗期是孩子邁向獨立個體的重要時刻,他開始學習自己選擇、自己做決定,也奠定責任感;他必須試著瞭解和接受自己的決定,或是修正它。
比如說︰你要求孩子把手洗乾淨,他不肯去,但隔了五分鐘,或許會發現他早在浴室裡玩水,樂不可支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一大堆「不要」時,爸爸媽媽得沈得住氣,
千萬別把孩子的反應導向親子之間的權威爭奪戰;
也切忌在孩子回頭選擇原本「不要」的事物時譏諷他︰「你不是不要嗎?」
盡量想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甚麼,並且用簡單的話語或兩三種選擇的方式詢問他,
就可以減少孩子說「不」的衝突。萬一遇到你必須堅持的事情(例如︰不能強取別人的玩具),
則應以堅定平和的態度要求孩子,讓他知道並非事事都能順自己的心意。

去除權威,陪他前行
有時候,孩子口中說「不」,心裡其實並不清楚自己要甚麼,
爸爸媽媽不妨以遊戲的心情,幫助孩子度過反抗期。
‧欲擒故縱:當孩子不要時,大人表現得不很在意,孩子就可能反過來表示「要」。
‧降低姿態:這個年齡的孩子頗有同情心,當你拜託他「幫助」,而不是斥責他時,
他會為了解決你的困難而同意你要求的事。

反抗期就像毛毛蟲蛻變成蝴蝶一般,需要一些等待,一些掙扎,唯有去除權威爭奪之心,以協調取代輸贏,才能和孩子一起愉快前行,讓孩子順利找到他自己的春天。